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四川乐山大佛简介(乐山大佛来历简介)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5日 19:55 2 admin

峨眉山乐山大佛的资料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6米,眉长6米,嘴巴和眼长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四川乐山大佛简介(乐山大佛来历简介)

虽然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根据我们发团的游客数据统计没有游客表示登峨眉山会有高原反应,只有少部分游客会有体力下降,疲劳感增强的感觉。只要身体健康没有重大疾病,3500以下都没啥问题,您完全可以放心去峨眉山游玩。乐山大佛不会有高原反应**。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开元初年,由海通和尚发起建造。目的是为了减缓水势,保护船只和百姓免受江水之害,造福当地人民。建造过程:乐山大佛的建造耗费了海通和尚及其弟子九十年的艰辛努力。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乐山大佛才得以完工。佛像特点:乐山大佛通高71米,坐于凌云山下,江水拍岸,形态庄重。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开凿于唐代(713年),历时约90年完成。佛像高71米,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1996年,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以下是两则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海通和尚镇水怪:唐代初期,高僧海通住在凌云山,常见过往大船被巨浪吞没,便猜测水下有水怪。他决定在山岩上刻造佛像,以菩萨法力降服水怪。他请来石诚和石虚两位石匠商议,石虚提议造千尊佛像,石诚则建议刻一尊像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海通采纳了石诚的建议。

老乐山大佛的简介资料

老乐山大佛,又称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是中国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基本信息 位置: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类型:弥勒佛坐像摩崖石刻。高度:通高71米。历史背景 开凿时间: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始建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由海通禅师发起建造,历时约90年完成。历史背景 乐山大佛的建造源于唐代佛教的兴盛和治水需求。当时岷江水患频繁,海通禅师为镇水减灾,同时弘扬佛法,倡议开凿大佛。

乐山大佛是世界现存的石刻佛像,通高71米,为弥勒佛坐像。它融合了唐代石窟艺术与佛教文化,体现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设计智慧。佛身暗藏排水系统,有效减少雨水侵蚀。它见证了唐宋兴衰,曾在宋元战争中受损,后经多次修缮留存至今。

乐山大佛的来历简介: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是中国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上的一尊弥勒佛造像。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乐山大佛不能拜的原因

乐山大佛不能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乐山大佛是空心佛:乐山大佛是一个空心结构的佛像,按照某些传统观念,空心佛是不适合进行膜拜的。佛像手势特殊:如果佛像的手掌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下,这种特殊手势的佛像也被认为是不宜膜拜的。虽然乐山大佛本身并不具备这种手势,但这一点可以作为了解佛像膜拜禁忌的一个方面。

乐山大佛不能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是空心佛,并且内部可能藏有加持物。这些加持物代表着佛的身、语、意,十分珍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心佛内部可能会进入不洁之物,因此不宜祭拜。此外,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乐山大佛之外,还有许多因特定原因不宜拜的佛像。这些原因可能包括佛像的材质、制作方式或者其他相关因素。

为什么乐山大佛不能拜乐山大佛是一个空心佛,空心佛是不能拜的。并不是见到所有地方的佛像都是需要去虔诚的膜拜的。如果看懂有的佛像的手掌一个是向上的一个是向下的话,那这种佛像也是不能拜的。

乐山大佛的来历简介和传说故事

1、乐山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由海通法师发起开凿,旨在镇压水患,保佑行船平安,历时约90年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其传说故事有海通和尚为保护资金刺瞎双眼明志等。来历方面: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古时这里水势湍急,船只常倾覆,水患严重。

2、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背景:相传在唐朝时期,乐山城内常年淹水,百姓生活困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僧人想到了一个办法。目的:他们决定在凌云山上雕刻一尊巨大的佛像,以求佛神的保佑,降伏江水,保佑百姓平安。过程:于是,僧人们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3、乐山大佛有“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的传说,1962 年修缮时在大佛心脏处发现藏脏洞,但里面只有废铁、破铅皮、砖块等,还有天宁阁记事残碑。关于这些物品的来源有多种推测,宝藏之谜至今未解。

4、乐山大佛的来历传说主要如下:建造背景与目的: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开元初年,由海通和尚发起建造。目的是为了减缓水势,保护船只和百姓免受江水之害,造福当地人民。建造过程:乐山大佛的建造耗费了海通和尚及其弟子九十年的艰辛努力。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乐山大佛才得以完工。

5、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主要围绕其建造缘由和镇水护民的佛教文化展开,其中最著名的传说是唐代高僧海通禅师为镇三江湍流、保百姓平安而发愿修建。传说故事详解 据传,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古时水患频发,船只常在此倾覆。

6、乐山大佛的由来如下:历史背景:乐山大佛的修建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历经90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完工。起因:传说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异常凶险,来往舟船经常遭遇船毁人亡的灾难。为祈求佛祖镇压兴妖作怪的孽龙,保护百姓安全,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修建大佛的倡议。

发表评论

鸿蒙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鸿蒙网. All Rights Reserved.